西安邮电大学基本情况
西安邮电大学坐落于历史名城西安南郊文化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高等学校、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院校,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园林式单位”“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学校占地1500余亩,设有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两个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设有研究生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会计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研究中心。2013至2015年学校共获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37项,省级教改立项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4项。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教学团队17个,获批省级及以上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共计109项。专任教师总数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7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60余人,双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90余人。
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行业,积极开展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研究,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优势特色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000多篇,出版著作400余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8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40Gb/s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TD-SCDMA基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网络安全国际标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批准为国际标准。2012年“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先后获批陕西省(1311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电子信息现场勘验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西安市互联网数据统计与分析工程实验室、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学校依托这些平台,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英、德、法等国多所大学签署了“1+2+1”、“2+2”、“3+2”等合作培养协议。学校先后为亚太和东盟国家培养了多批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还是国际电联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塔塔公司及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各省通信运营企业、邮政企业等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通信运营企业及华为公司、大唐电信、中兴通信、诺基亚等通信制造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后成为我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学校以“为企业提供最短时间能适应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出“企业对接定制培养”“3+1 创新教育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我校改革发展成就。
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邮电大学。
2015年西安邮电大学工作重点及完成情况
2015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顶天、立地、治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内涵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校、党建工作、民生工作的新常态,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三个陕西”和“一带一路”积极贡献力量。
一、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出台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办法,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
2.加强校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
3.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第二十三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在深化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的同时,创新教职工党建工作,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西安邮电大学党支部工作细则》、《西安邮电大学教职工党支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4.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中共西安邮电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廉政文化教育,强化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管理。
5.凝聚坚强工作合力。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做好统战工作,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侨联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学生会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提高服务老同志的水平。
6.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安全。认真落实全省高校稳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健全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学校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的管理,强化校园舆情的管理、研判和引导,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1.加强改革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以改革增强动力,以创新破解难题,在抓好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化落实办学理念,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遵循《西安邮电大学章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完善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西安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行政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关系。
3.科学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在做好学校“十二五”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精细谋划,科学绘制学校“十三五”发展蓝图。各学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三、促进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深入落实《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强化学科建设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科的特色发展。巩固特色优势学科,支持交叉学科,将特色做特、优势做优,带动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推动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专业负责人,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通过人才引进、校外联合和重点学科项目制建设等途径,积极做好博士授权点培育工程。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点的评估工作。
3.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西邮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推进重点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落实骨干课程负责人制,产生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精品教材和课程。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
4.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为抓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双导师制”,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继续强化校领导巡课、干部听课、校院两级督导和校内外评教、评学制度,建立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大质量监控问责力度和质量监控结果应用的权重。
6.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强校园网络服务功能,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改进和完善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丰富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加大微课程、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公开课等网络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进一步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和管理,提升校园Wi-Fi覆盖率和信号质量,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需求。
7.加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做好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合作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学院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扩大留学生规模为重点,促进教师、学生、学术三个层次的深度开放交流,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
8.做好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在原有培训业务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合作项目,扩大培训规模。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及培训基地建设。
9.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根据生源情况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招生的分专业和分省计划,提升招生宣传水平,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就业帮扶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和机制,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大力提高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争取更多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力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总数和科研成果总数稳中有升。进一步提升《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2.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以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做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继续做好“西邮新星”团队支持计划,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培育和建设工作。完善各类实验平台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把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3.强化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抓住机遇,围绕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需求导向、深度整合、创新引领”的原则,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大力支持进行横向科研合作,联合组建创新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积极申报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五、坚持固本开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1.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吸引优秀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的引进力度,建立杰出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任管理办法。推动校内外科技人员的双向挂职、兼职。制定学校人事代理制度。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修深造或攻读博士学位,到相关大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践锻炼,或联合科研攻关,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完善教师考核、整改、转岗等制度。努力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和让人才“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环境氛围,增强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师德师风主旋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完善监控机制,规范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六、践行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开发和应用服务,打造高水平思政教育网络阵地。
2.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断探索和深化以“挑战杯”为重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品位。
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辅导员“强基础”工程,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强化课内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完善奖、助、贷、补工作体系,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包容、和谐、重德的人文环境,大力弘扬“重德务实、博学笃行、宽厚包容、民主和谐”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自由、求真、融合、创新”的学术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激发科学发展活力
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强化主动服务师生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财务和审计工作。发挥学校财经委员会作用,实现资金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实行严格的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审计以及各类专项审计、绩效审计。
3.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雁塔校区、长安校区资源利用和配置,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做好办公用房清理调整工作。完成东区逸夫学术报告厅装修、研究生教学设施改造、雁塔校区体育馆维护、教职工活动中心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开建长安校区东区教工公寓楼。做好经营性房屋的开发管理工作。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校友会工作。
2015年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2015年重点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